暖冬有營

剛過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小雪,氣溫漸涼。

寒風偶爾刮過,很多人都變得情緒低落、慵懶乏力。早晨踏入辦公室就仿佛患上嗜睡症,中午用餐完畢卻又忍不住狂吃零食,夜晚回家又因為衣衫單薄而染上風寒,咳嗽、抽鼻涕、鼻敏感等問題亦接踵而至,度一個冬天為何要這般艱難?

「冬三月,為閉藏」。冬季天寒地凍,氣候乾燥,易損傷陽氣。所以冬季養生重在「藏」,積累陽氣。「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」,即冬天要早睡晚起,避免消耗過多陽氣,順應太陽的升落。雖然忙碌的現代人很難像古人一樣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」,但仍可令冬季作息更加規律,少些捱夜也可利於冬日養藏。

《黃帝內經》有云,冬季應「使志者若伏若匿」,蕭瑟的景象容易令人產生悲傷的情緒,甚至引發SAD(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),即「冬季抑鬱症」,易傷及五臟六腑,令陽氣外洩。冬季主「伏藏」,在情緒方面,應寧靜平和,含而不露。良好的睡眠質素利於心情平和,南瓜、栗子與蘋果都可舒緩情緒,令心境開朗;睡前飲一杯蜂蜜水,不僅滋陰潤肺,亦有助安眠。

白居易有首《負冬日》: 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負暄閉目坐,和氣生肌膚。初似飲醇醪,又如蟄者蘇。冬日曬太陽會令人心情愉悅。上班人士可利用午休時間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,多感受些陽光的溫暖,會情不自禁地開心起來。老人多曬太陽可防止骨質疏鬆,對於正在成長的小孩,日光浴可促進骨骼發育,亦增強免疫力。

飲食方面,寒則溫之,虛則補之。這就是為甚麼天氣越冷人越想「打邊爐」等溫暖的食物。正如人體有熱底與寒底之分,食物也有寒、溫、平的區別。身體較寒的人士宜以進食如羊肉、栗子、等偏溫的食材;而熱底人士則不可隨意進補,否則會令熱氣更加嚴重,建議食用麥冬、雪耳、蜜糖等滋陰潤燥的食物。

在享受溫暖的同時,不妨適量做些運動。從中醫角度,冬天運動應講究「必待日光,無泄皮膚」,即冬季不宜過早運動,陽光充沛的上午是最佳時間;若運動過量大汗淋漓,尤其是老人,則會氣隨汗脫,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。因此,行山、游水、太極等一些溫和性的運動比較適合,既可強身健體,亦能陶冶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