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禁忌的水果及蔬菜

  懷孕期間能吃什麼?不能吃什麼?中醫說不可以吃,西醫卻說可以吃,到底可不可以吃?中醫的說法跟西醫的說法又有什麼不同呢?根據近代醫學研究報告,孕婦飲食營養會影響到胎兒,所以孕婦吃的方面需要小心。中醫會建議孕婦於懷孕時期,儘量避免哪些水果、食物;西醫則認為應均衡營養,並無特別性的禁食蔬果。本文章整理不同說法,供大家參考。實際狀況仍以孕婦本身體質與醫師建議為主。

咖啡、濃茶

咖啡與茶都含有咖啡因,懷孕前3個月應儘量少喝,最好不喝,雖然尚無明顯實際案例指出咖啡對胎兒有害,但醫生仍建議一天以不超過二杯為限,咖啡因可能會影響胎兒的骨骼成長﹐導致胎兒出現手指﹑腳趾畸形的情況﹐也可能出現流產﹑早產﹑嬰兒體重過輕、發育遲滯的情況。所以孕婦最好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品﹐若非喝不可﹐每日最多不超過2杯咖啡或3杯半濃茶。而且咖啡因有利尿效果,會將母體的鈣排出,造成鈣質不增反而流失。此外,咖啡也會影響鐵質代謝,讓原本孕婦就缺鐵的情形更加嚴重。咖啡因亦容易造成胎兒心律不整、孕婦心跳加快,無形中加重心腎的負擔,攝取含有咖啡因食物時應謹慎小心。

海鮮類

螃蟹:

性寒涼,中醫認為有活血去瘀的藥性,此藥性對孕婦不利,尤其是蟹腳,有明顯的墮胎作用;另中醫指帶殼類海鮮(如:蝦、貝、蟹等)皆帶有過敏原,虛寒者食用容易產生風疹、胃抽筋、肚瀉及腹痛等;而皮膚過敏者食用容易產生:紅腫痕癢、皮膚疹、嘔吐、噁心、胃抽筋、肚瀉及腹痛等;而孕婦吃了恐會影響胎兒會帶過敏,故中醫多會建議孕婦儘量不吃帶殼類海鮮。西醫認為只要家族無遺傳性過敏,仍可少量食用。

習俗說法:出生幼兒會吐泡沫流口水,又說會難產,也有傳言孩子會像蟹那樣抓扭別人的手腳。

甲魚(鱉):

性味鹹寒,中醫學中其有較強的通血絡、散瘀塊的藥性作用,中醫恐有墮胎之虞,尤其是鱉甲的墮胎之力比鱉肉更強。建議孕婦最好禁食。

海帶:

性味鹹寒,中醫學中其藥性能化痰瘀、軟堅、散結等等,易影響胎兒甲狀腺發育,中醫建議孕婦不宜多吃。

部分中藥

進補時應注意食用的藥膳食材,燉補時最好不要加酒,能不吃最好,部份中藥孕婦不可吃:紅花、三稜、莪朮、薏苡仁、山楂、仙茅、蘇木、蛇蟲、水蛭等等。若需進補應與醫生討論,以醫生建議為主,勿自行服用。

人蔘(或西洋蔘):

中醫一般建議在「氣虛」的情形下才可使用人蔘,有補氣並有安胎藥性。某些實熱體質的孕婦,或懷孕後期體質偏熱的孕婦,若服用人蔘溫熱補品,有可能助火動胎,加重孕婦的不適。人蔘種類甚多,如高麗蔘、吉林蔘、黨蔘、粉光蔘、太子蔘等,有溫補、平補或涼補的不同,所以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服用,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。近年研究報告人蔘含人蔘皂苷 Rb1 對懷孕的胎兒有致毒性,會提高胎兒致畸胎率!

桂圓:

屬甘溫大熱之物,孕婦食後易生內熱,動血動胎引起流產。

溫補助陽食品:

鹿茸、鹿角膠、胎盤、胡桃肉等溫補助陽之品也不宜服用,如病情需要,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服用。

山楂:

服用過量易引起子宮收縮,嚴重時會導致流產。

銀杏:

又稱白果,有促進血液循環、抗凝血的藥性,於中醫學來說是心血管及腦部疾病的良藥,但懷孕期間不可過量服用,有導致流產之虞慮;產前一週也要停止服用,主要是為了避免影響生產時孕婦的凝血功能。(註:懷孕36週之後要暫停服用魚油,以免影響生產時及產後的凝血功能。)

黑木耳(或青木瓜):

中醫學中有活血、化瘀的藥性,易引發流產,孕婦應禁止食用,一般體質尚可微量服用,勿過量食之。

黃耆:

性溫熱,中醫學中有補氣的藥性,自然產前單獨服用黃耆(或人參),易造成產程遲滯、甚至陣痛暫停的現象;剖腹產前服用黃耆(或人參),則有可能因為氣血循環過於旺盛,而造成產程大量出血。因此生產前一週應停止服用。

杏仁

中醫學中,杏性溫,不可多食,過量易誘發腹瀉,且杏有滑胎作用,孕婦不宜食用;西醫角度杏仁中含有氫氰酸,因此,孕婦杏仁不宜過量。

馬齒莧

其性寒而滑利,實驗證明,馬齒莧汁對于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,易造成流產。中醫建議孕婦禁食。

薏仁

是民間四神湯常用的配料,中醫指其質滑利,藥理實驗證明,薏仁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,可促使子宮收縮,因而有誘發流產的可能,故中醫建議懷孕前3個月不要吃薏仁。西醫認為仍可少量食用,以攝取薏仁中的豐富營養成分。

易引起過敏的食物

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應特別注意,若孕婦發生食物過敏,易妨礙胎兒生長發育,導致胎兒畸形或遺傳胎兒終身不除,如:哮喘、蕁麻疹、癲癇等。因此孕婦應多加注意:

曾引發過敏的食物,孕婦應於懷孕期間禁吃。

異性蛋白食物:如動物肝、腎、蛋類、奶類等,應煮熟、煮透才可吃。

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:不新鮮魚、花枝、烏賊、蝦、蟹、貝殼類、核果類等等。

過度加工的食物

加工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鹽和糖。攝取過多的鹽份、對有妊娠毒血症的孕婦會加重高血壓及水腫症狀。而過多的糖份例如碳酸飲料、糖果、巧克力等是高熱量卻只有少部分營養素的食物,會造成體重增加太快、超重的問題。除此之外,在選購加工食品之前,也應留意食品標示及製造日期、看看有沒有危害人體的添加物、注意食品是否過期。

酒精

酒精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流造成流產及「胎兒酒精症候群」,包括低的出生體重且日後生長遲滯、智力不足、也可能會有心臟、腦部等的畸形,為了下一代健康著想、孕婦最好不要喝酒。

藥物

藥都有副作用,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。西藥方面有許多藥物會使胎兒畸形,孕婦應避免誤服,尤其是懷孕早期,胎盤屏障尚未完全成形,藥物容易影響胚胎組織。而部分中藥也有不同程度的滑胎、墮胎作用,服用後會對胎兒不利,甚至導致流產,孕婦應小心避食此類型中藥。

懷孕期間應盡量不服藥物,如不得已必須服用西藥,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謹慎選擇服用如需服用中藥,則必須請中醫師診斷、開處方。一般民間會自行配所謂的青草藥,此類草藥應避開上述不利孕婦的中藥材,更應該經過中醫師的診斷後才可服用,切勿自行亂服用,以減少遺憾與意外。

苦瓜

中醫角度看苦瓜性寒,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。以西醫角度看,苦瓜內含有奎寧,奎寧會刺激子宮收縮,引起流產。所以有人會建議孕婦不宜吃。奎寧在苦瓜中的含量少,孕婦少量食用並無大礙,但是,為了慎重起見,仍不建議孕婦吃過多的苦瓜。

木瓜

傳言吃木瓜會讓嬰兒產生黃疸,黃疸發生主要是因為血中膽紅素升高,導致眼球鞏膜(眼白部分)與皮膚泛黃。一般人過量攝取紅色與黃色的蔬菜、水果,如胡蘿蔔、南瓜、木瓜、橘子、柳丁、柿子、芒果等,皆會使血中的胡蘿蔔素含量過高,胡蘿蔔素沉積於皮膚,會使皮膚變黃。就目前並未有孕婦或產婦因食用木瓜,導致新生兒黃疸發生的案例,木瓜的食用與黃疸的發生並不相關。

另木瓜中含有女性荷爾蒙,容易干擾孕婦體內的荷爾蒙變化,尤其是青木瓜,孕婦應儘量戒食,因為它不但對胎兒的穩定度有害,還有可能導致流產。在東南亞國家,當地居民還會用吃木瓜來避孕,可見木瓜對於生產是不利的。

芒果

傳言懷孕期間吃芒果會令新生兒黃疸,事實上並非如此,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道閉鎖所造成,除了皮膚變黃,眼睛也會變黃,而吃多芒果只會使皮膚變黃,眼睛卻不會變黃,因此有人說懷孕時吃芒果會造成新生兒黃疸,是不正確的說法。不過芒果比較容易造成過敏,尤以青芒果皮最烈,其次為青芒果肉、紅芒果皮和肉。西醫建議孕婦若有過敏體質應少吃芒果。

柿子

中醫學中柿子屬寒,有收劍藥性,且不易消化。故脾胃虛寒者,或是感冒急性期﹑消化不良的人應少吃。此外,孕婦在產後需排惡露,因而不宜食用。

蘆薈

有對動物進行過實驗,研究發現蘆薈對於動物,會造成流產的結果,所以孕婦應少吃。

榴槤

榴槤會使體內血糖升高,當孕婦的血糖提高,胎兒就容易過重,所以孕婦若非要吃榴槤,每餐最多不超過一個橘子大小為限,約半片榴槤即可,避免因吃過量的榴槤而造成胎兒過大。

薑雖屬燥熱性食物,但可改善孕婦嘔吐症狀的天然食材,若煮菜時放一些薑,約一個拇指大小的份量,對於孕吐有幫助,但是仍不可過量食用!

辣椒

辣椒中含有麻木神經的物質,會影響胎兒的神經,所以孕婦在食用辣椒時,應注意不可以吃到讓口腔發麻,少量的食用對孕婦與胎兒並不會有影響,所以在吃辣椒時,要掌握口腔是否感到麻木的原則,孕婦仍可安心吃辣。

韭菜

含揮發油,易引起興奮子宮、增加子宮收縮,食用過量易引發早產或流產的機會。另外,產婦於哺乳時期吃多量韭菜,會造成奶量減少的現象。

冰品或冷飲

當吃下冰冷的飲品,會覺得肚子怪怪的時候,這並不是因為冷飲或冰品造成子宮收縮,而是因食品溫度低,吃進肚子所造成的胃腸不適。有研究顯示,當孕婦的手觸碰冰塊時,子宮的血管會收縮,相對胎兒的血液循環就會不好,影響其成長,胎兒易有氣管不佳現象。因此,孕婦應該少吃冰淇淋、冰棒這些食品,至於冷飲,只要放在室溫,溫度超過攝氏10℃ 以上即可。

食糖

特別是白糖食用過多會消耗大量鈣質,導致胎兒缺鈣而罹患佝僂病、胎兒頭骨鬆大,分娩通過產道時,難承受壓力,易使顱內出血而夭折。食糖過量會減弱抗病力,容易感染病毒,導致胎兒畸形。

豬肝或紅豆

豬肝與紅豆於中醫學中有破血的藥性,並非一般所認知的補血;而西醫角度豬肝含豐富的維生素A,孕婦若缺乏維生素A,易導致胎兒畸形,但過多的維生素A也會導致胎兒畸形。豬肝內含過多的維生素A,其量不易掌握,故西醫會建議由其他蔬果代之,若要食用豬肝,西醫建議最多一星期一次,且每次不超過50克。

鴨肉

中醫學中鴨肉滋陰養胃,利水消腫等藥性,但容易滯氣滑腸,因此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不宜多吃。鴨肉對於懷孕時期所產生的水腫並無顯明的成效。醫師表示,螃蟹﹑柿子﹑鴨肉等,屬於易引發過敏原的食材,若孕婦本身為過敏體質,胎兒為過敏體質的機率也會相對提高。孕婦若過敏發作,胎兒經誘發過敏的機會也相對提高。

竹筍

中醫學中有破肝氣的藥性。中醫建議孕婦少吃。

味素

會穿透胎盤,影響胎兒正常發育。

汽水與可樂

汽水含磷酸鹽,會與體內鐵質產生化學反應,大量飲用會降低血液中的含鐵量;此外,汽水中的碳酸不但會影響孕婦自身對鈣質和鐵質的吸收,還會造成胎兒缺鈣、缺鐵。

可樂含有咖啡因成分,刺激性較大,可能對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,影響胎兒智力發育。因此,孕婦不可以汽水及可樂來代替水解渴。

無科學根據篇

懷孕期:飲食禁忌不可忽略

從懷孕開始一直到生產後,在這個複雜的生理過程中,準媽咪的體質一定都會產生變化,以適應胎兒在子宮內正常的成長發育。

懷孕初期,約8週之前,身體會有很像感冒的感覺,覺得很冷,還有反胃嘔吐、頭暈頭痛、容易疲倦、嗜睡等害喜的現象。懷孕第3個月,胎盤長出來後,體質慢慢變得比較燥熱。

開始出現口乾舌燥、體溫高、很怕熱、想吃冰、皮膚變得過敏之類的症狀。因為現在有兩個人一起吸收營養,體內的新陳代謝加速,因而讓體質變得燥熱。

12種孕期飲食停看聽

「產前宜涼,產後宜溫」是懷孕及產後的飲食大原則,然而涼不等於寒,溫也不等於熱,最主要還是必須依個人的體質變化來攝取適合自己的食物。以下有12種常見食材,部分適合或不適合在孕期食用,大家多加留意。

薏仁(×)

薏仁利尿消水腫,能排除體內濕氣,被認為是消除身體或面目浮腫的食材。然而《本草備要》中記錄,薏仁因為利水的特性,會減少羊水、容易流產,因此孕婦不適合服用。

人參(○)

味甘、微苦,微溫不燥,入脾、肺二經,善補脾肺之氣,脾肺氣足則一身氣皆旺,故為大補元氣之品。

只要體質適合,孕期當然也可以吃人參,比如說在孕期中體質比較虛弱、食慾不好、體力差、容易累的話,這個時候補點人參是可以的,只要控制好食用量即可。

黃連(○)

味苦,性寒。歸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膽、大腸經。清熱燥濕、解毒瀉火。脾胃虛寒者忌服。

通常使用在孕期後半段,約28週以後視孕婦的狀況,會酌量給予劑量不一的黃連(加甘草),以解胎毒。在孕期中,準媽咪如沒有特別注意身體,隨意吃各種食物或吃了不適合的食物,就可能出現所謂的胎毒現象。

解胎毒也可避免寶寶將來出現皮膚搔癢或過敏等症狀。

肉桂(×)

辛、甘、熱,有補火助陽,散寒止痛,溫經通脈之效。因為過於辛熱,在懷孕期間不適合食用。劉桂蘭醫師提醒,孕婦本來就屬於燥熱體質了,不適合再攝取肉桂這類熱上加熱的辛熱藥材!

薑蒜蔥等辛香料(×)

薑、蒜、蔥、辣椒等辛香料,跟肉桂一樣屬於辛熱食材,懷孕期間也不建議攝取。

珍珠粉(○)

珍珠粉含有天然的鈣質(碳酸鈣),且清涼解毒又有助於美白。建議孕婦在懷孕20週後才開始吃,適量的補充直到生產前都可以服用。不僅預防準媽咪可能出現的皮膚過敏問題,寶寶出生後的皮膚也會比較細嫩。

燕窩(○)

味甘性平,含豐富膠質,《本草綱目》提到燕窩大養肺陰、化痰止咳、補而能清,為調理虛損癆祭之聖藥。

自古以來為宮廷、達官貴人常服的駐顏補養之品,能滋養肺陰、健脾生津,使肺得到滋養,皮膚滑潤亮麗,脾氣健運而氣血生化旺盛、長駐容顏。

蝦子、螃蟹等帶殼海鮮(×)

建議孕婦不要吃蝦子、螃蟹這類食物,因為它非常容易引發過敏,就算本身沒有過敏體質,也不要在懷孕的時候吃!

冬瓜、西瓜(○)

冬瓜可利濕及降油脂,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上又稱為「水芝」,以芝命名,表示對人體有益,就好像靈芝。西瓜則有清熱除煩、解暑生津、利尿之效。

孕婦體質燥熱,吃冬瓜或西瓜都沒問題,可以利尿及避免孕期泌尿道感染與發炎。夏天吃沒問題,冬天的話就建議要稍微節制,因為天氣冷,體質多少也會跟著改變,不過事實上多數的孕婦在冬天仍覺得熱呢!

此外,熱性水果如龍眼、榴槤等不建議孕婦吃,貪口的話吃一兩口解解饞就好。偏涼性的水果如柿子、柚子,適量攝取都不是問題。不論孕婦或一般人,都不該空腹吃柿子喔,以免造成糞石,讓大便像結石一樣硬,在腸道裡面解不出來!

山藥(○)

山藥為和緩平穩之補品,淡而略乾澀,補脾肺、固腎氣。具有補而不滯、溫而不燥的特點。本身鼻子過敏的準媽咪,可以適量補充一些,可預防寶寶以後發生過敏現象。但劉桂蘭醫師提醒,如果孕婦有子宮肌瘤則不建議吃山藥,因為山藥含有相似的荷爾蒙成分,有可能會讓肌瘤長大。

燉補湯品(×)

中醫常說治療疾病是為了致中和,讓身體回到平衡的狀態。因為虛,所以才要補,那麼懷孕期間的體質根本不虛(屬於燥熱體質),這時再進補就是過分負擔,反而對身體不好喔!

冰品、冷飲(×)

就算不是一般人,中醫也不建議吃冰或喝冷飲,更不用說對象是孕婦!吃冰會使體質偏寒,加重體內濕氣,抑制或損傷體內五臟六腑的運作,使身體各項代謝循環機能下降。

此外,吃冰後食道受到冰品刺激,造成氣管溫度下降也容易引起咳嗽、氣喘等過敏的發作。就算吃冰後身體不會馬上出現問題,也仍需留意長期吃冰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。

其他中藥材

中醫常用的活血食材包括紅花、桃仁、丹參等,都不適合在孕期當中服用。然而有一些藥方仍要視孕婦狀況取捨。

以下還有很多在懷孕期間都不能吃的中藥,因為較普遍以至於被忽略它的危險性,但它確實可能引起胎兒畸形,不得不提醒大家留意──大黃、草決明(決明子)、白花蛇舌草、番瀉葉、何首烏、山豆根、百合、天花粉。

生產後:脫胎換骨的好時機

生產後,身體出現大變化,從懷孕期的燥熱體質轉變成氣血虛弱體質。產後(坐月子)是很重要的調理身體、攝取營養階段,此時如果調整得好,不管以前是什麼體質都可以脫胎換骨!

產後體質調理原則

產後第一週,因為惡露還沒結束,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,都不建議產後立即進補。這週身體調理的重點在於促進子宮收縮、排出惡露。生新血化瘀血之「生化湯」,可以把血造回來,並把瘀血化掉。

第一週視個人狀況,通常會給予3至7帖生化湯。子宮內膜異位或肌瘤的患者,也可以在這個階段加強化瘀血的藥以調理身體。

產後第二週開始,建議吃輕微的補血藥加一點點理氣藥,但劑量仍不能太重,因為這個階段惡露尚未完全排除(正常來說,惡露量在第一週最多,第二週減少,第三週越來越少然後結束)。

產後第三週,進入真正的補氣血藥,比如典型的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,再加杜仲、桑寄生、續斷等強筋壯骨的藥,讓打開的骨盆、鬆弛的韌帶等筋骨問題慢慢恢復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