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茶 常飲=健康?

「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。濕性黏濁,如油入面」。今年春夏轉季,天氣尤為潮濕,濕氣過重,再加上常吃生冷食物與喝凍飲,更加「濕重」。

這種情況下,似乎飲用去濕茶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,但很多人經常飲去濕茶卻仍不見效,甚至水腫濕重的症狀更加明顯。為何如此? 其實飲去濕茶不僅應因人而異,對症下藥,還有很多方面要注意。

「濕」不止有一種,與熱一起是濕熱,與寒則為寒濕。 寒濕與濕熱均與脾臟功能變弱有關。濕熱人士祛濕重在清熱解毒,寒濕人士服用過多涼茶類祛濕茶,只會令陽氣愈加耗損,愈飲愈濕。

另外,祛濕茶不可日日飲用,一方面脾胃易因濕冷而受到傷害,水濕不化,加重濕重的問題;另一方面會影響五臟六腑運作,氣血運行不暢,易令臉色蒼白甚至出現黑眼圈等問題。

市面上很多去濕茶為令口味更好而加入糖,喝起來好像糖水一般。但過甜的飲料不但無助祛濕,反而令濕氣加重。

除了之前介紹的穴位按摩之外,亦有其他方式祛濕。 如避免在月經前三天游泳及潛水,以免攝入風濕之氣。另外可在假期選擇到北面乾燥的地方旅行,如日本、韓國、北京等,以減少外濕。同時室內可擺放抽濕機保持乾燥。

推薦兩款分別適合熱底和寒底人士的祛濕茶療:

排水消腫茶(適合熱底人士)

材料: 赤小豆5錢,白扁豆3錢,蓮葉半片(約3錢)

製法: 1. 將蓮葉剪成細片,所有材料洗淨,放入杯中茶隔內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注入500毫升熱開水,蓋上杯蓋,焗30-40分鐘即可飲用。

功效: 赤小豆利水消腫、解毒排膿;白扁豆健脾化濕;蓮葉則能清熱解毒、升發陽氣。三藥合用能健脾胃以及改善機體水液代謝運化功能,使水液不能積聚於體內,而且有排走體內毒素的作用。

健脾纖體茶(適合寒底人士)

材料: 黃芪2錢,澤瀉4錢,茯苓5錢;

製法: 1. 把所有材料剪碎,洗淨,放入杯中茶隔中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注入500毫升熱開水,蓋上杯蓋,焗30-40分鐘即可飲用;

功效:  以上三藥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,現代藥理亦有不少數據證明它們有利尿的作用。黃芪能補氣升陽,令脾胃運化正常,從根本改善水液代謝的問題。除此之外,臨床研究更發現黃芪有美容和護髮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