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如何消暑

1.    有什麼消暑食材?

綠豆:性涼,味甘。入心、胃經。有消暑止渴,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的功效。現代研究表明,綠豆具有抗菌、抑菌,降血脂,抗腫瘤,解毒的作用。此外,綠豆的植物甾醇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。對於寒底的朋友,建議煮綠豆的時候可加入紅豆,以減低綠豆的寒性。

豆芽:性寒,味甘。入胃、大腸經。有利濕熱,通便秘的功效。現代研究表明,豆芽中富含磷、鋅等無機鹽,維生素B12、維生素C。豆芽中的葉綠素能阻止直腸癌和其他癌變的發生。對於寒底的人士,炒豆芽的時候不妨加入薑汁或蔥白,以免其寒性損傷脾胃。

牛蒡 :苦,寒。祛風熱,消腫毒。牛蒡在日本有「東洋參」之稱,一直被譽為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。牛蒡富含纖維素、菊糖、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。其所含的胡蘿蔔素比胡蘿蔔高150倍,蛋白質和鈣的含量為根類蔬菜之首。牛蒡有良好的清腸通便作用。牛蒂的膳食纖維可促進大腸蠕動,幫助排便,降低體內膽固醇,減少毒素。

2.    若不消暑會有什麼問題?

生活作息方面,中醫認為,一年四季中,夏天屬火,火氣通於心,故夏季與心氣相通,因此夏天要晚睡早起、重視「靜養」。

心境方面,要保持平和的心態,切忌狂喜大怒傷心。夏季人體容易出汗,雖然適當的出汗有利於人體散熱,但要避免大汗淋漓,以免出汗過多而傷到心。

中醫認為「汗為心之液」,而且「血汗同源」,因此「汗出傷陽」,如果夏季出汗過多,人體水分減少,電解質流失,血液會變得黏稠,嚴重時甚至出現中暑、休克、中風、心梗等危險情況。

飲食方面,夏季出汗多,要注意補充水分,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、汗中排出,達到清熱排毒的目的,但在感到口渴的時候猛喝水則是不可取的,甚至可能造成水中毒。應在平時就多注意補水,大量出汗時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淡鹽水,以調養心臟。容易誘發疾病,例如咽喉腫痛、小便黃赤或大便秘結、熱痱、暗瘡、飛滋等問題,因此必須注意保健調養。

3.    消暑湯水

清熱健脾湯

材料:荷葉1塊、生薏仁6錢、冬瓜1片、淮山6錢、蜜棗2粒

功效:荷葉清熱解暑;冬瓜清熱利尿;薏仁利水健脾去濕;淮山健脾補肺。合用能清熱解暑、利水健脾。

製法:1. 瘦肉洗淨汆水;冬瓜洗淨,橫切厚件;荷葉、生薏仁、淮山、沖水洗後略浸。

          2.  把所有食材加水煮3小時,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。

清熱去濕湯

材料:粟米鬚1紮、甘荀1條、馬蹄1粒、老黃瓜2個、瘦肉1斤、無花果2粒

功效:粟米鬚利尿利膽;甘荀健脾消食、清熱解毒;馬蹄清熱解渴、利尿通便;黃瓜除熱、利水、解毒。合用有清熱利水之效。

製法:1. 瘦肉洗淨汆水;馬蹄去皮洗淨;老黃瓜洗淨,橫切厚件;粟米鬚、甘荀、無花果沖水洗後略浸。

  2.  把所有食材加水煮3小時,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