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如何治理「鼻敏感」?

鼻敏感是一個坊間的俗稱,西醫叫作「過敏性病炎」,中醫則稱之為「鼻鼽」。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、噴嚏、流清涕、鼻塞等為特徵的一種常見、多發性鼻病。《素問·脈解篇》,其曰:「……頭痛、鼻鼽、腹腫者,陽明並於上,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,故頭痛、鼻鼽、腹腫也」。 

鼻鼽一般症狀發作突然,先感鼻腔發癢、酸脹不適,繼則噴嚏頻作,鼻塞流清涕,質稀量多,嗅覺暫時減退。檢查見鼻內黏膜腫脹濕潤,其色淡白或灰白。全身症狀可有頭痛,耳鳴,聽力障礙等,症狀發作短暫,消失後則如常態。若兼有脾虛,則納呆腹脹,便溏,苔白舌淡,脈濡弱;若兼腎虛,則腰膝酸軟,遺精早洩,形寒怕冷,夜尿多,苔白潤,質淡嫩,脈沉細。 

甚麼情況下會患上鼻敏感?  

黃帝內經有雲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;正氣從內,邪不可幹。即當身體氣血虛弱的時候(相似於現代人所說的免疫力減低時),就容易患病;相反如果氣血充盈(免疫功能正常),則不易患病。在中醫角度,鼻鼽的原因主要是:肺氣虛弱,衛表不固,風寒乘虛而入,犯及鼻竅,邪正相搏,肺氣不得通調,津液停聚,鼻竅壅塞,遂致噴嚏流清涕,此外脾虛則脾氣不能輸佈於肺,肺氣也虛,而肺氣之根在腎,腎虛則攝納無權,氣不歸元,風邪得以內侵。故鼻鼽的病變在肺,但其病理變化與脾腎有一定關係。 

西醫會醫鼻,中醫是醫體質? 

中醫偏向內部調理體質問題,從根本著手。肺氣虛寒為主者,宜溫補肺臟、祛散風寒,方用溫肺止流丹加減。脾氣虛弱為主者,宜健脾益氣、升清化濕;腎陽虛弱為主者,宜溫壯腎陽、固腎納氣。 

鼻敏感能否完全根治? 

鼻敏感是可透過改善體質而緩解,甚或根治,前題是必須注意起居飲食,否則中醫西醫都治不好。中醫治療鼻敏感的方法是很多,例如中藥、針灸、天灸、拔罐、整脊等等,箇中原理是中醫認為鼻敏感是肺衛不固,觸冒外邪所致,所以扶正驅邪是治療原則。 

起居飲食方面,第一,慎戒冷飲:切記「飲冷傷肺」古訓。 

第二, 清潔家居:定期更換床單、被子及毛毛玩具,那是塵蟎的溫床;如飼養寵物的家庭更要頻密。 

第三, 避風與寒:學校、巴士、商場、圖書館都是小朋友逗留的地方,冷氣是很令人涼快,也很容易著涼,出入冷氣記慬要加衫。 

預防鼻敏的湯水或食療 

補氣通鼻茶(適合熱底人士) 

材料: 薄荷葉2錢,辛荑花4錢,蒼耳子3錢 

製法:

1. 把所有材料洗淨,放入杯中茶隔內; 

 2. 注入500毫升熱開水,蓋上杯蓋,焗20分鐘即可飲用。 

補肺強身茶(適合寒底人士) 

材料: 石柱參3錢,黃芪2錢,升麻3錢; 

製法:

1. 把所有材料剪碎,洗淨,放入杯中茶隔內; 

 2. 注入500毫升熱開水,蓋上杯蓋,焗30-40分鐘即可飲用;